发布时间:2024-10-30 21:57:41 来源: sp20241030
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讲话中,习主席谈“初心”、说“信心”、道“民心”。
谈“初心”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谈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心。
说到“初心”还要从古丝绸之路说起。把时间拨回到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深情讲述: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当天,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不到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这些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2017年5月,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巨幅画作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各国贵宾合影留念。
习近平主席的一番话凝聚广泛共识:“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
10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硕果累累。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如今,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绘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画卷。
说“信心”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主席谈到过去10年取得的成绩时说:“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信心,贯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始终,最直接的体现是,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开始!”
2022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
作为印尼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使雅加达和万隆间的旅行时间由三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今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今年10月17日,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了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此外,还有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成果,比如——
“一带一路”标准信息平台运行良好,标准化概况信息已覆盖149个共建国家,可提供59个国家、6个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题录信息精准检索服务,在共建国家间架起了标准互联互通的桥梁;
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
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基斯坦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运输近700万标箱,货物品类达5万多种,合计货值超3000亿美元;
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正如习主席所说,“赠人玫瑰则手有余香,成就别人也是帮助自己。”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让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也为各国发展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和信心。
道“民心”
10年间,中国举办了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这三届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2021年11月19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山海情》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前,菌草,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为“闽宁合作”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会见之后,很快,林占熺远赴南太,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算一算,项目里有多少直接体现了民生需求。总书记语重心长: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立竿见影啊。小而美的项目,是直接影响到民众的。今后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
如今,菌草已经扎根100多个国家,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民称它是来自中国的“扶贫草”“幸福草”。
不久前,《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发布,其中有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中国已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60余个共建国家的城市同中国多个城市结成1000余对友好城市……
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真正实现了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
从倡议到实践,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颗种子,已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关于未来,习近平主席呼吁:“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撰稿丨战星岑
【编辑:田博群】